时间:2012年01月18日
2011年,外贸企业遭遇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出口步伐明显放缓。对于苏豪控股集团而言,贸易依然是一大主业板块,尤其是进出口贸易,苏豪股份、纺织集团、弘业集团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赫赫有名。同心协力,迎难而上,苏豪控股的外贸业务在这场大考中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国际贸易稳中有升
以“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为目标,苏豪控股旗下国际贸易主力公司主动出击,积极创新。全年完成集团进出口总额近30亿美元,比去年稳中有增。
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提高。弘业股份、纺织进出口公司等运用新材料、新工艺、加强自主创新设计,使得传统产品的附加值不断提升,纺织服装、机电、轻工等传统产品出口焕发出新活力,增幅达到60%;弘业股份玩具公司全年出口额有望达到6000万美元。
开展营销创新,拓展国际市场。弘业股份玩具公司采用货源基地梯度转移策略和锁定原材料价格办法,控制成本,增加接单;弘业股份礼品公司在终端销售市场设立公司,以国内生产基地-贸易公司-国外销售市场三环紧密结合的经营模式,打开了市场销售新局面。纺织进出口公司在业务各个环节构建快速反应和增值服务体系,赢得客户。
挖掘大客户资源,扩大与老客户合作。苏豪股份不断加大客户开发力度。苏豪服装公司利用公司产品优势,开拓了沃尔玛南美、阿根廷、日本三个地区的新业务;苏豪经贸公司重点强化与重要客户的合作层次,全年成交近增长一倍。苏豪轻纺公司与供应商紧密合作,在日本市场包销高品位绢丝,受到日本客户青睐。弘业股份机电公司强化与美国通用电器及英国乐购两家著名公司的合作,并与扬州九龙汽车厂合作出口汽车,已与南非客户签订了长期出口合同。
完善基地建设,推进科工贸一体战略。苏豪股份除原有本部打样中心外,又在苏州建立打样中心,保证各种订单样品制作及小订单的生产。苏豪服装公司、经贸公司加强与工贸企业合作,保障业务订单生产。弘业股份、苏豪服装等公司积极深入山东、河南、浙江和福建等地区,寻找新的货源基地。
在稳定出口同时,大力拓展进口。纺织集团调整经营策略,把易燃易爆、易制毒、两用物项等专营进口业务作为开拓的重点,与国外著名供应商建立联系,形成了相对稳固的原材料供应和销售渠道。纺织进出口公司纺织原料、化工原料进口稳步增长,新型纺织机械进口成为新亮点。还利用离岸公司优势,发展转口业务,1-10月实现进口11670万美元,同比增长14.13%。纺织原料公司借国外时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契机,与知名女装品牌合作,建立设计制版、打样中心,承接的授权加工服装超过120万件,经营额达1.1亿元。
内销启动锋芒初显
内外销并举,扩大以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内需,正成为新形势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战略选择。苏豪控股在力保外贸大盘的同时,国内销售业初显锋芒。各相关子公司积极开拓内贸市场,挖掘新的增长点,内贸业务取得长足发展。
作为苏豪控股内贸一大亮点,以天泓汽车为龙头的汽车业务快速发展,实现多品牌、多区域布局。在稳步推进内部整合的同时,天泓汽车公司快速推进4S店网络建设。与上海通用在南京合资成立的江苏天泓诚新二手车经营服务有限公司也于年底建成开业。截至去年,天泓公司旗下代理的品牌从年初的4个增加到8个,营业的4S店从年初的9个增加到13个,初步实现了多品牌、多区域的经营格局。全年公司实现新车销售12800台,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维修进厂台次217500台,实现利润也有一定幅度增长。
苏豪化工公司利用专业经营优势和苏豪商誉优势,建立了稳定和广泛的采购销售渠道,与多家国内外知名公司建立了贸易合作关系,在业内影响力不断提升,国内销售迅速增长。科技型企业苏豪逸明销售各类多肽原料药100公斤,实现营业收入3700万元,同比增长35%。富安茧丝绸生丝销售量持续走高,6A级高等级生丝的生产比例超过70%,“富安”牌高等级生丝成为生丝高端消费市场上的抢手货。
弘业股份积极拓展内贸与进口业务。加强电子通讯产品内贸的经营与管理,多渠道选择供应商,扩大了经营的规模和效益。公司组建了内贸部、物产贸易部和进口业务部,对橡胶、煤炭、化工、手机和有关矿产等业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考察,建立了上述有关业务的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这些都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其中通讯产品国内贸易已成为重要效益来源,手机、煤炭等业务也有了好的开端。公司新设“技术工程部”,开展机电设备招标代理、大型机电设备进口代理,包括地铁、桥梁、发电厂、医疗设备、加工机械设备的进口代理、内贸等业务。
化肥农资、化工机电等产品继续保持优势。纺织集团化工业务着力向供应链服务集成商转型,在物流配送、仓储、金融工具的使用、销售网络的升级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化肥公司今年液氨销售突破1亿元,同比增长5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