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特桉免税登记政策效果微小

 时间:2012年03月08日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眼下正向着航运资源配置能力方向发展,船舶要素的集聚,更是促进航运金融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中资国际航运船舶的国内登记现状显然较为尴尬。
 
  上海海事局副局长常富治表示,从2005年至2011年的7年间,进出上海港的国际航行船舶数量一直呈现增长势头,但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所佔比重却逐年下降,从2005年的8.28%,下降至2011年的4.15%。
 
  与此同时,中资“方便旗”船国际船舶数量逐年上升,数量已达1609艘、6342万总吨,并仍在持续增加。
 
  他坦言,中国07年推行至今的针对国际航运船舶的“特桉免税登记政策”效果不明显。截至2011年底,上海海事局在册登记的国际航运船舶数量(包括特桉免税船舶)仅为380艘、935.3万总吨。
 
  相比之下,香港在册登记的国际航运船舶数量为1952艘、6833万总吨,新加坡更是达到3936艘、4662万总吨,上海在这方面显然与香港、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差距较大。为此,上海海事局在交通运输部支持下,一直致力于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研究与创新。
 
  中资国际船舶回归登记难在哪裡?常富治认为,中国对船舶适用统一的“封闭登记制度”,对船舶所有人国籍、船舶检验等方面限制较多,使国际航运船舶营运成本上要明显高于境外登记。同时,中国为支持本国造船工业的发展,採取了限制船舶进口、鼓励造船出口的双重保护政策,也导致大量中资国际船舶在境外登记。
 
  大新华船舶租赁公司董事长、香港国际航空租赁公司董事长、上海市租赁行业协会会长高传义,现场向本报记者表达了对“保税船舶登记”政策的看好。
 
  他说:“正是由于很多中资国际航运船舶并非在中国注册登记,按照相关政策要求,中国企业针对这些船舶的租赁、金融等很多方面业务都不能开展,但并非船公司在这方面没有需求,因此保税船舶登记政策的试点就显得非常及时,可以预见将受到航运产业链各要素方的欢迎和积极参与”。
 
  对此,常富治亦分析,中资国际船舶境外登记的发展趋势,客观上制约了以国际航运船舶为对象的船舶贷款、船舶租赁、船舶保险等航运金融业务的发展。航运金融发展的滞后,又使得国际航运企业融资渠道减少,进一步导致内地的国际航运企业规模无法借助金融平台扩张。
 

   上一篇:2011年全球航空事故发生率

2011年全球航空事故发生率创历史新低

  北京时间3月7日凌晨消息,国际航协(IATA)发布的数据显示,非洲航空公司事故发生率的大幅下降推动了全球航空业

   下一篇: 东航内部整合谋转型 航空

东航内部整合谋转型 航空业面临阶段调整

  “去年我国的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同比增长6.5%,首次增幅为个位数,并且还低于GDP的增幅,这可以说是过去十年来


走进锦程 | 锦程文化 | 物流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3 www.jc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锦程物流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4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