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程国际物流发展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中心行业新闻
不能让航空“诈弹”成为“狼来了”

 时间:2013年05月16日 

  15日上午,全国三家航空公司几乎同时收到炸弹威胁,涉及到五个航班。民航局有关人士证实,以上均为虚假威胁信息,警方正在追责。

  最近这几年,航空公司遭炸弹威胁事件频发,当然所谓炸弹最后多被证实为“诈弹”,这一次亦不例外。在之前的案例中,拨打威胁电话的理由五花八门,有的借打虚假威胁电话躲债,有的竟自称是为了“活跃气氛”。这一次,又是谁,为了什么,要如此大面积地向多起航班发出威胁信息,暂且不得而知。但是,在同一时间段、多起航班遭威胁,已经是中国民航史上非常罕见的。

  众所周知,在安全等级极高的航空领域,“诈弹”跟炸弹同样可怕。“诈弹”事件的频发,很容易让人对航空安全产生担忧。虚惊一场既耗费了公共资源,更严重干扰了公共秩序,旅客行程也因此无故受到影响。最重要的是,当一次又一次经历“狼来了”之后,航空公司的警戒心容易松懈,一旦真遭恐怖威胁却只当恶作剧来处理,酿成的惨痛后果将是不堪想象的,将直接危及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频发的“诈弹”威胁,必须真正做到零容忍。

  连续经历多次“诈弹”事件后,如果还有人辩称只是为了好玩搞恶作剧,那不仅是无知更是无耻。如此大面积发布威胁信息,更不大可能只是欠缺航空常识与法律意识,无疑存在明显的主观恶意。当然,人造“诈弹”的往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恶人,就像之前多次发生过的拦飞机维权事件那样,他们面对航空公司时常以弱者自居,却又将弱者的暴戾上演到极致,甚至不惜将不相干的飞机和乘客“绑架”,本质就是“危害公共安全”。

  我国《民用航空法》规定,故意传递虚假情报,扰乱正常飞行秩序,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可是,之前那些“诈弹”事件的始作俑者很少有真正被追究刑责的,大多只是治安处罚了事。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纵容。不能因为是“诈弹”不是炸弹,就对故意扰乱秩序者轻处;唯有从一开始就严惩不贷,才能对试图以身试法者形成有效威慑,“诈弹”事件才不会越来越多。 

 

   上一篇:韩国中小船厂一季度接单创

韩国中小船厂一季度接单创记录

  新造船行业似乎已经触底,近日全球市场指数上升,同时韩国市场的玩家从国外得到了更多的订单。   引用克

   下一篇: 阿联酋航空公司利润大增

阿联酋航空公司利润大增

  阿联酋航空集团日前宣布,该集团连续25年实现盈利并获得全面增长。阿联酋航空集团公布的2012-2013财年报


走进锦程 | 锦程文化 | 物流服务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23 www.jc5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锦程物流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3449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