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年09月21日
9月18日,记者从上海交通大学了解到,该校与“苏浙沪集装箱运输联盟”联合设立申城首个“多式联运智慧实验室基金”,双方将共同研发集装箱多式联运的智慧产品,推进长江三角洲集装箱运输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并着手开发集装箱多式联运大数据产品。
截至2016年底,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713万标准箱,连续7年全球排名第一,但快速增长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给港区周边及城市道路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上海市道路集装箱运输协会会长丁道康表示,目前上海道路集装箱运输行业承接的运输业务基本以重箱出口或者重箱进口的单向操作,在空箱提还箱过程中因为信息的不流畅,每天大约有3000辆集装箱车在空驶状态。
在他看来,集装箱运输企业与货代、港口、堆场和船公司多方之间应更加注重信息交换,港口单证的电子化及无纸化,运输管理系统的电子化与平台化,以资源整合、信息共享、科技创新为共同愿景,提高集装箱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服务好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
丁道康说,由上海市交通运输协会集装箱运输分会牵头组织的“苏浙沪集装箱运输联盟”成立后,一直在“互联网+集装箱运输”方面积累经验。同时发展多种形式的港口集疏运方式,比如江海联运、海铁联运等,多渠道地缓解路面道路交通的压力,积极响应国家倡导的“多式联运”物流发展政策。“未来将借助上海交大中美物流研究院专家机构的研究力量,设计进一步支持上海及华东地区各港口的‘互联网+多式联运’的业务模式,为整个港口物流业降本增效作出贡献。”